PRODUCT CENTER
天尖1953
乾隆年间,山西茶商人与安化当地茶工,用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,按照黑茶加工方法制成高档黑毛茶,以小篓方式蒸压装篓,制作精细,外观精致,作为高档礼品茶赠送亲友。
classification
中文产品
Description
乾隆年间,山西茶商人与安化当地茶工,用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,按照黑茶加工方法制成高档黑毛茶,以小篓方式蒸压装篓,制作精细,外观精致,作为高档礼品茶赠送亲友。创制之初茶叶细嫩,与传统采办的甘引、花捲茶区别非常大,且加工中条索紧细、峰苗明显、品质优越称为“尖茶”,清道光5年(1825年),安化籍两江总督陶澍身为太子太傅,喜品家乡黑茶,进贡篓装“尖”茶给道光品饮,因采用天字堆原料,条索乌黑油润,条索紧细芽尖显露,在众茶品中品质冒尖,被道光皇帝亲点为御品,被赐名“天尖茶”,定为皇家专用茶,茶叶品质及细嫩度也从工艺、选料中进行区分,衍生了朝廷重臣专用“贡尖茶”,一般官员专用“生尖茶”。

经过几百年的工艺传承,天尖茶原料选用安化群体种或大叶种,工艺讲究,制作精细,在彭先泽编写的《安化黑茶》一书中记载“陕引茶由茶商在产地收购细嫩茶,运销陕西、山西一带,就叶之细嫩程度,天尖,谷雨节后采摘之茶叶,用八十二,八十四,八十六皮蔑之中雨筛筛出踩制而成之陕引大包。”
勤劳的安化茶农在发展茶业的进程中,发挥了聪明才智,利用安化山区丰富的楠竹、丝茅、粽叶自然资源,作为天尖茶原生态纯天然的茶品包装,七星灶烘焙,使茶叶带有高火香也带有松烟香,这样形成了安化黑茶独特的香气特征。丝茅插孔,即通风透气,还能在存放过程中提升茶叶品质,氧化后熟,让茶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自然醇化,切合当今回归大自然的时代追求。
2005年CCTV—2《鉴宝》栏目对1953年白沙溪茶厂所生产的天尖茶估价48万元,轰动了整个茶叶界,成为黑茶界翘楚,该年份天尖也成为孤品。为防止此规格产品及其制作方法失传,经过2年时间的技艺修复,及品质对比研究,历经半个世纪后,2017年我公司恢复了1953年天尖茶的制作标准,延续了传统1953年天尖茶的选料、工艺、包装。纪念我公司传承传统技艺78年,限量生产999篓,并以此为证,留世传承。
Previous page